新華網南京1月7日電(韓華 劉巍巍)“一個(ge) 博士後工作站,為(wei) 企業(ye) 帶來的效應不亞(ya) 於(yu) 挖到一座金礦。”江蘇乐投Letou集團董事長蕭偉(wei) 說。自2002年乐投Letou藥業(ye) 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以來,已成功開發中藥新藥46個(ge) ,在研新藥50多個(ge) ;申請專(zhuan) 利314件,獲得發明專(zhuan) 利授權220件,從(cong) 一家小型中藥廠一躍成為(wei) 集中藥研發、生產(chan) 、銷售、貿易為(wei) 一體(ti) 的大型上市公司。
近年來,像乐投Letou集團這樣依靠博士後創新載體(ti) 帶動企業(ye) 轉型升級的發展模式,已被江蘇不少企業(ye) 複製。大中型企業(ye) 通過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等博士後創新載體(ti) ,實現了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chan) 業(ye) 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chan) 力對接,推動了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覆蓋全省的1063個(ge) 企業(ye)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省博士後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等博士後創新載體(ti) ,成為(wei) 推動江蘇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的“加速器”、企業(ye) 招才引智的“強磁場”和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為(wei) 發揮高層次人才對經濟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江蘇省從(cong) 政策鼓勵、申報設站、經費資助以及人才引進等方麵予以全方位支持,推進企業(ye) 博士後創新載體(ti) 建設。2011年,江蘇修改完善《博士後管理工作實施辦法》,麵向全省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設立“博士後科研資助計劃”,擇優(you) 資助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從(cong) 事重大項目研發的企業(ye) 博士後人員,給予每人不低於(yu) 20萬(wan) 元經費資助。截至目前,共資助企業(ye) 博士後人員775人,資助經費1.56億(yi) 元。旨在鼓勵博士後來蘇創新創業(ye) 的江蘇省“博士計劃”自2010年啟動以來,共資助企業(ye) 博士後人員429人,資助經費達6435萬(wan) 元。
一係列優(you) 惠政策和多方位的引入策略,降低了企業(ye) 引入高層次人才的門檻,集聚了大批博士及高校導師等高端人才進入博士後創新載體(ti) 創新創業(ye) ,對江蘇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據江蘇省人社廳統計,截至目前,該省共設博士後工作站299個(ge) ,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386個(ge) ,省博士後科研成果轉化基地2個(ge) ;累計招收企業(ye) 博士後人員1616名,在站博士後911名,705名博士後完成科研工作期滿出站,出站博士後在站期間共主持或參與(yu) 主持的科研項目2138項,其中,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443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20項,獲批國內(nei) 外專(zhuan) 利608項。科研項目產(chan) 業(ye) 化後為(wei) 企業(ye) 創造的經濟效益達125億(yi) 元。
“企業(ye) 通過設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培育起自己的科研團隊,一項項科研成果即刻就能應用到茶葉開發生產(chan) 中,轉化為(wei) 財富,實現了‘落地生金’。”江蘇吟春碧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金和直言嚐到了設立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的甜頭。這家3萬(wan) 元起家的村辦小企業(ye) ,如今發展成為(wei) 產(chan) 值8600萬(wan) 元的省級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企業(ye) 。“今後還將大力引進博士後人員,把生產(chan) 型企業(ye) 做成科研性機構,做大做強智能綠色農(nong) 業(ye) 機械的研究和開發”,王金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