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23年1月18日05版 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yang) 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ge) 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 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對於(yu) 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 如今,人民群眾(zhong) 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健康越來越成為(wei) 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重大民生福祉問題。大家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健康需求,中醫治未病的獨特優(you) 勢和重要作用不可或缺。此前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中醫藥健康促進專(zhuan) 項活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健康中國行動中進一步發揮中醫藥作用”,並作出具體(ti) 部署。充分發揮中醫藥優(you) 勢,將中醫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促進全過程、重大疾病防治全過程、疾病診療全過程,必能更好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中醫藥學認為(wei) ,人體(ti) 本身是一個(ge) 有機的整體(ti) ;其思維方式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而是注重整體(ti) 關(guan) 聯。在疾病治療過程中,中醫往往著眼於(yu) 病因和病機,一方麵扶持正氣,提高自身免疫力,另一方麵祛除邪氣,將體(ti) 內(nei) 疫毒排除出去,實現“正氣存內(nei) ,邪不可幹”。比如,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得到普遍使用且療效顯著的清肺排毒湯,既祛寒閉又利小便祛濕,既防疫邪入裏,又調肝和胃,顧護消化功能。這其中,正蘊含著中醫治療學調和陰陽的理念。健全中醫藥服務體(ti) 係,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健康服務中的作用,既是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建設健康中國,要關(guan) 注治已病,更要關(guan) 注治未病。努力使群眾(zhong) 不生病、少生病,必須把預防為(wei) 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積極推動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轉變。治未病是中醫藥優(you) 勢和特色的重要體(ti) 現。中醫藥提倡“預防為(wei) 先”,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複為(wei) 一體(ti) 。大力發展中醫醫療服務,加大中醫醫療服務體(ti) 係建設,既有助於(yu) 讓廣大群眾(zhong) 就近享受預防、保健、康複等中醫藥服務,也能更好引導人們(men) 養(yang) 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人參與(yu) 、人人盡責、人人共享。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做好守正創新、傳(chuan) 承發展工作,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動傳(chuan) 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更加優(you) 質的健康服務。”抗疫實踐,讓我們(men) 更加深刻認識到了中醫藥的獨特優(you) 勢。堅持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ti) 係、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yang) 模式,我們(men) 必能使傳(chuan) 統中醫藥發揚光大,為(wei) 健康中國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