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內(nei) 容
又是一年“兩(liang) 會(hui) ”時,春和景明聽政聲。2018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作為(wei)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醫藥企業(ye) 家以及醫療衛生界的院士、院長、醫生等齊聚一堂,為(wei) 醫藥界的發展建言獻策,共繪藍圖。小編精選15個(ge) 熱點話題,看看這些醫藥界大佬以及醫療界院士、院長、醫生的建言,有沒有說到你心裏去呢?
藥企篇
1、肖偉(wei) :加大扶持中藥國際化,鼓勵企業(ye) 參與(yu) 國際標準製定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乐投Letou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黨(dang) 委書(shu) 記 肖偉(wei)
通過學習(xi) 政府工作報告,更加認識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新型企業(ye) 大有可為(wei) 。
首先,突出創新型企業(ye) 在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龍頭作用,要鼓勵企業(ye) 成為(wei) 真正的創新主體(ti) ;其次,期望國家加大對中藥國際化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ye) 參與(yu) 國際標準製定,並在“十三五”科技重大專(zhuan) 項上,對於(yu) 中藥國際化項目予以優(you) 惠政策傾(qing) 斜;第三,期望在藥品招標采購中對智能製造示範企業(ye) 給予優(you) 質優(you) 價(jia) 及相應的稅收扶持。(醫藥經濟報)
2、孫飄揚:繼續優(you) 化新藥上市審評審批的流程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飄揚
第一,希望具體(ti) 落實IND製度;落實新藥一期臨(lin) 床試驗的申請技術指南等改革規定,允許企業(ye) 不斷完善和修改資料,建立適合新藥開發的審評體(ti) 係;落實境外數據認可,促使企業(ye) 整合全球的資源,以用於(yu) 國內(nei) 的藥品注冊(ce) 。
第二,建議繼續優(you) 化新藥上市審評審批的流程,以節省行政資源、加快審評審批效率。希望出台一個(ge) 關(guan) 於(yu) 滾動提交數據的具體(ti) 流程和要求,便於(yu) 企業(ye) 有章可循。
第三,建立適合國情的數據保護,提高創新的積極性。數據保護和專(zhuan) 利延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新藥上市後專(zhuan) 利期限不足的問題,更好地鼓勵創業(ye) 者的積極性。
第四、加強藥品監管改革政策的宣傳(chuan) 貫徹引導,建立必要的過渡期。在改革政策正式發布前,建議監管內(nei) 部普遍宣傳(chuan) 貫徹達成共識,按照統一標準進行審評審批;改革政策發出後,建議加強政策的宣傳(chuan) 管理,及時回應產(chan) 業(ye) 界對政策的關(guan) 注。(證券日報)
3、丁列明:創新藥獲批上市後可直接掛網采購
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ye) 董事長兼CEO 丁列明
當前國家已經放開了藥品的定價(jia) 權(精神藥品和麻醉類藥品等除外),同時各省進入醫保目錄的產(chan) 品則以“醫保價(jia) ”進行采購和結算。建議創新藥獲批上市後可以直接掛網采購,無需再進行集中招標采購報價(jia) 議價(jia) ,讓創新藥物能夠盡早造福於(yu) 民。
“二次議價(jia) ”的盛行完全背離了國家醫改的根本目的,擾亂(luan) 了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秩序,使得藥品集中采購製度失去公信力和政策剛性,由此也會(hui) 引發藥品質量安全、藥品短缺等諸多問題。建議國家相關(guan) 部委明令禁止“二次議價(jia) ”,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藥品招標環境。(21世紀經濟報道)
4、陳保華:落實原研替代和競價(jia) 談判機製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華海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保華
盡管國家鼓勵創新藥的發展,但仿製藥仍是我國藥品生產(chan) 供應的主體(ti) 。
建議將通過國家一致性評價(jia) 的仿製藥優(you) 先納入醫療保險目錄,建立健全動態的醫療保險目錄更新機製,並製訂與(yu) 原研藥品相同的醫保支付標準,按照同一額度予以報銷。與(yu) 此同時,對通過一致性評價(jia) 的仿製藥,在招標和議價(jia) 時,予以與(yu) 原研藥同等的質量層次和議價(jia) 規則,明確要求醫療機構全麵配備並在臨(lin) 床中優(you) 先選用通過一致性評價(jia) 的仿製藥,製定通過一致性評價(jia) 產(chan) 品的使用比例。
希望落實原研替代和競價(jia) 談判機製,推進藥物經濟學評價(jia) 方式,組織通過一致性評價(jia) 的仿製藥與(yu) 原研藥競價(jia) 談判,有效降低醫保費用支出。(21世紀經濟報道)
5、胡季強:給予創新企業(ye) 國內(nei) 上市的機會(hui)
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胡季強
目前我國醫藥工業(ye) 的發展離國家整體(ti) 發展的要求尚有差距。藥品事關(guan) 民族複興(xing) ,也事關(guan) 國家安全,不能完全依靠進口藥,不能依靠外資,要依靠民族工業(ye) 。
為(wei) 了給予醫藥創新更多機會(hui) ,建議給予創新企業(ye) 國內(nei) 上市的機會(hui) 。上市對創新企業(ye) 的發展非常重要,國內(nei) 的市場能不能把口子開大一點,讓創新企業(ye) 有一條上市的路可以走。這在一方麵對醫藥創新有幫助,同樣也有利於(yu) 國內(nei) 資本市場的發展,我們(men) 的股民在抱怨,為(wei) 什麽(me) 好的企業(ye) 都跑到國外去?這值得相關(guan) 部門研究。(第一財經)
6、徐鏡人:建立中藥創新藥臨(lin) 床評價(jia) 體(ti) 係
全國人大代表、揚子江藥業(ye) 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兼董事長 徐鏡人
當前多種因素製約了中藥創新,現行的中藥創新藥臨(lin) 床評價(jia) 體(ti) 係基本參考了西醫的臨(lin) 床評價(jia) 體(ti) 係與(yu) 評價(jia) 指標,沒有充分尊重中醫藥理論體(ti) 係和中醫藥的特點。
首先,應以中醫藥理論基礎為(wei) 指導,建立適合中醫藥創新的臨(lin) 床評價(jia) 體(ti) 係。其次,以企業(ye) 為(wei) 主導,參與(yu) 創新藥評價(jia) 體(ti) 係建設,行政部門和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監督與(yu) 評價(jia) ,使創新藥真正體(ti) 現臨(lin) 床價(jia) 值。第三,社會(hui) 保障等部門更加主動地貫徹中醫藥法,正確對待中醫藥,糾正隨意將中藥治療藥物的列入輔助用藥的做法。第四,建議將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列入重點扶貧項目,國家出台扶持政策,鼓勵藥品生產(chan) 企業(ye) 建立中藥材種植產(chan) 地,從(cong) 源頭保證藥材質量。(醫藥經濟報)
7、趙超:扶持龍頭企業(ye) 和大品種
全國人大代表、步長製藥總裁 趙超
近年來中藥產(chan) 業(ye) 發展麵臨(lin) 很多困境,以科技造就中藥精品,靠價(jia) 值去推動市場是中藥產(chan) 業(ye) 發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創新已經成為(wei) 中藥發展的燃眉之急。要加大對中藥龍頭企業(ye) 的扶持力度,打造中藥企業(ye) 的製藥航母,提升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實力,對規模大、質量優(you) 、科技實力強的企業(ye) 給予重點支持。
此外,建議製定出與(yu) 國際接軌的中藥質量標準體(ti) 係,實施大品種戰略,積極進行二次深度開發,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品牌,帶動行業(ye) 升級,出台政策支持臨(lin) 床驗證療效可靠、市場前景廣泛的品種進行二次開發。深入基礎研究,不斷提高標準。同時,期待政府在稅收、價(jia) 格、科技保護,以及在招標、進入相關(guan) 目錄等方麵給予政策傾(qing) 斜。(中藥大品種聯盟)
8、朱兆雲(yun) :打造中國首批醫藥產(chan) 業(ye) 航母
全國人大代表、雲(yun) 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 朱兆雲(yun)
從(cong) 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舉(ju) 國家之力,要加快培育打造集研發、生產(chan) 、銷售、管理為(wei) 一體(ti) 的航母型企業(ye) 。
“大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主導創新開發大品種”已成為(wei) 世界醫藥行業(ye) 的成功模式,目前我國醫藥政策偏向扶持具體(ti) 品種或具體(ti) 平台,支持方式分散,資源不集中,難以形成合力。應借鑒國內(nei) 外、行業(ye) 內(nei) 外經驗,堅定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整合有關(guan) 醫藥科技資源,形成合力研究開發“重磅炸彈”醫藥大品種。具體(ti) 而言,可以在化學藥、生物藥和中藥領域,首批遴選出3至5家有基礎、有意願的企業(ye) ,給予創新資助或減免稅收;同時要求企業(ye) 按比例投入配套資金,科學確立目標任務,並簽訂任務責任書(shu) 及合同。通過這樣集中力量的有力支持,使一批醫藥企業(ye) 盡快成長壯大,支撐、引領中國創新藥實現從(cong) 仿製到創製。(雲(yun) 南日報)
9、耿福能:大力發展中醫診所,保障鄉(xiang) 村醫生合法權益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ye) 集團董事長 耿福能
首先,加快審批開辦中醫診所或門診;第二,加快醫師多點執業(ye) 製度落地,實現中醫藥推進的專(zhuan) 業(ye) 化;第三,盡快優(you) 化基層醫療機構醫保支付製度;第四,加快建立醫療事故處理的第三方保險製度;第五,允許通過審核的醫師給予補辦醫師執業(ye) 資格;第六,實施醫療廢物回收的多元化措施。
在保障鄉(xiang) 村醫生合法權益方麵,建議將正規、注冊(ce) 的鄉(xiang) 村醫生納入城鎮職工醫療、養(yang) 老保險。鄉(xiang) 村醫生的定位,定性身份待遇、養(yang) 老要隨著時代、體(ti) 製、功能性質的轉變而轉變,出台配套政策。其次,建立鄉(xiang) 村醫生“退休養(yang) 老保障機製”。隻有這樣,才能讓鄉(xiang) 村醫生隊伍發展壯大,讓農(nong) 村衛生事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醫藥經濟報)
10、吳相君:鼓勵食療性產(chan) 品研發培育康養(yang) 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以嶺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相君
近年來,隨著人們(men) 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齡人口的持續增長,人們(men) 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急劇增加,催生了健康服務產(chan) 業(ye) 的迅速崛起。
一,製定鼓勵食療性產(chan) 品研發的相關(guan) 政策。健康中國已成為(wei) 國家戰略,然而真正治未病的食療性產(chan) 品卻不多,建議製定相關(guan) 政策,鼓勵研發創新,建議製定進入藥食同源目錄的審批標準,以更好地推進食療性產(chan) 品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發展;二,製定鼓勵康養(yang) 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建議製定關(guan) 於(yu) 康養(yang) 旅遊目的地的相關(guan) 標準,培育一批康養(yang) 旅遊目的地,促進康養(yang) 旅遊產(chan) 業(ye) 有序發展,促進健康養(yang) 生知識有效傳(chuan) 播,以更好地滿足人們(men) 對健康服務的各種需求。(醫藥經濟報)
醫衛篇
1、王國強:加強基層中醫藥建設,支持中醫藥走出國門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衛計委副主任 王國強
中醫藥服務的源頭活水在基層,工作重點也在基層。目前,全國90%以上鄉(xiang) 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8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站、60%以上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下一步,我們(men) 要繼續擴大中醫藥覆蓋麵,加強基層中醫藥人員培訓,引導更多城市醫院優(you) 質資源下沉到基層,讓老百姓更好地在家門口接受中醫藥服務。
目前,國際上對中醫藥準入還存在障礙,下一步將總結更多技術、方法和理論,把中醫藥弘揚好。(人民網)
2、蔣健:製定全國目錄,破解“藥荒”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副院長 蔣健
生產(chan) 企業(ye) 利潤過低,沒有生產(chan) 廉價(jia) 藥的積極性。廉價(jia) 藥尤其是無臨(lin) 床替代品的廉價(jia) 藥短缺,將嚴(yan) 重影響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
應製定全國統一的廉價(jia) 藥品目錄,並建立基於(yu) 實際成本變化的廉價(jia) 藥品浮動定價(jia) 製度,在保障企業(ye) 利潤的同時合理控製藥價(jia) 。在保障機製的建設中,加強和藥品生產(chan) 企業(ye) 的聯網與(yu) 合作,借助預警體(ti) 係,與(yu) 企業(ye) 建立起預警通知、生產(chan) 安排、配送調配等信息化供應鏈監控係統。同時,了解全國各省份的庫存和消耗情況,在部分省份出現藥品短缺前,采取及時的統籌調撥措施。(新華社)
3、顧晉:建設緊密型醫聯體(ti) ,三級醫院建立安寧療護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 顧晉
通過緊密型醫聯體(ti) ,專(zhuan) 家資源下沉到社區醫療機構,同時通過社區醫療機構的篩查,將疑難雜症引進大醫院,切實做好分級診療。
建議:1、專(zhuan) 家下沉;2、學科下沉;3、建立信息化聯係;4、醫保政策要有一個(ge) 杠杆的誘導作用;5、參照縣招鄉(xiang) 用的人才機製,讓社區的醫生有上級醫院、三級醫院的編製和身份,保證社區醫生的穩定和高質量服務。
此外,很多腫瘤晚期患者生活非常痛苦,沒有接受治療的必要性,如何對其進行臨(lin) 終關(guan) 懷,成為(wei) 醫院及患者家屬必須考慮的問題,每一家三級醫院都應該建立安寧療護中心。(健康界)
4、王辰:加強基層中醫藥建設,支持中醫藥走出國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辰
提案:提高專(zhuan) 業(ye) 化戒煙幹預水平
建議培訓懂得專(zhuan) 業(ye) 化戒煙手段和方法的醫生,普遍設立戒煙門診。另外,戒煙藥物在很多國家已經開始被納入到醫保裏麵,中國應盡快將戒煙治療納入醫保。
控煙行動應當設立量化指標。例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規定,到2030年,15歲以上人群的吸煙率要降到20%,2015年該項指標的數據為(wei) 27.7%。要實現這一目標任務艱巨,控煙要從(cong) 重點人群做起,包括政府公職人員、醫生和教師群體(ti) 。(澎湃新聞)
5、陳海佳:加快研發幹細胞新藥,啟動新藥申報綠色通道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dong) 省賽萊拉幹細胞研究院院長 陳海佳
幹細胞與(yu) 再生醫學正成為(wei) 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後的第三種疾病治療途徑,應用於(yu) 糖尿病、神經係統損傷(shang)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難治性疾病領域。目前我國幹細胞研究水平處於(yu) 國際領先水平,但幹細胞新藥數量仍然為(wei) 零。
提案1:建設國家幹細胞庫並落戶廣州,為(wei) 健康中國護航;
提案2:為(wei) 幹細胞新藥開通綠色通道,依據幹細胞的生物學特點,建立有別於(yu) 化學藥和常規生物製品的審評體(ti) 係,啟動針對幹細胞技術特點的新藥注冊(ce) 、審評、臨(lin) 床評價(jia) 的特別政策法規,加快幹細胞新藥審批,促進幹細胞新藥的研發,為(wei) 重大疾病提供新的解決(jue) 方案;
提案3:在新三板試點差異化表決(jue) 機製,為(wei) 創新型企業(ye) 助力。(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潘 進